来自分析机构Juniper Research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计,到2015年,移动游戏的收入将超过110亿美元,比2009年60亿美元增长差不多一倍。该报告中还预测约两年内(到2013年)游戏内消费将超越下载付费模式成为移动游戏收费的第一大方式,而下载付费模式正是现在苹果App Store引领的主流模式。
同时Juniper Research指出,“付费后下载”的收费方式正在慢慢过时,取而代之的是“游戏程序内购买”,英文为in-game purchases.该模式是指先下载试玩免费版,然后在应用程序中直接付费购买完整版,这个模式将在2013年取代已经存在很多年的“付费后下载”,并且这种趋势目前已经很明显了。
按照Huniper Research的分析,中国的手机游戏至少在收费模式这一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了——大部分国产手机游戏都是免费下载,试玩过后通过发短信的方式进行付费的,一般每个游戏4元,额外的等级、武器、装备等另算。这并不令人感到奇怪,因为“免费游戏+付费增值服务”的网络游戏收费模式就是诞生自中国。
虽然中国的手机游戏大多都采用了游戏内购买的这种方式,但这却往往令人联想到手机的“消费陷阱”,这是由于我国的手机游戏没有统一的平台支持,而外国则有着Appsfire,Chomp,Mplayit,AppAware,Appolocious以及StumbleUpon等诸多平台。
Juniper Research分析称,推动“游戏内购买”这一趋势的主要力量是苹果和他们的“应用程序内购买”(in-app purchase)机制。但是中国的手机游戏市场却并没有成气候的平台或应用程序商店,中国目前的手机游戏收费现状是一种舍本逐末。
离开了平台的支持,即便是正常的手机游戏,玩家在面对突如其来的“以下内容需要支付4元”时也会显得无所适从,玩家无法得知这一条信息是真是假,付费金额是否如其所述,付费后是否能真的正常运行游戏。由于游戏下载的网站一般并不是游戏开发者的网站,玩家往往欲诉无门,一旦出现诸如手机重装或者换手机后需要再次购买的问题,也基本毫无售后服务可言。假如玩家在平台上拥有账号,付费与否的信息记录在平台上,就不会出现这种换手机后需要再次付费的问题。
手机游戏与电脑游戏一样,同样应该有开发商、运营商的分工,平台即是运营商,为开发商提供了产品渠道,也为用户提供了保障。没有平台而仅仅有免费下载手机游戏的网站,就像是没有售后的“三无产品”一样,使得手机游戏中消费陷阱大量存在。今年“3.15”央视曝光了不玩也扣钱的手机游戏陷阱,内置陷阱的手机、定时发送程序等等不一而足。
目前看来,中国手机游戏市场不够规范化,没有大型的手机游戏平台的支持,付费下载的方式更能保证用户的权益。游戏内付费的方式只能使得提供下载的网站不用对用户负任何责任,而用户则会一直面对不知道自己付了多少费、付给了谁的困境。
责任编辑:青岚
游戏消费
1.75亿 | 未成年网民1.75亿 未成年互联网普及率达93.1% |
692.59亿 | 拼多多市值超京东 拼多多总市值约692.59亿美元 |
2倍 | 任天堂1至3月利润暴涨2倍 动物森友会创销售记录 |
9.56亿 | 动视暴雪发布Q1财报:微交易收入9.56亿美元 |